华夏文明智慧

明证法师讲《五灯会元》(四)

明证法师



  世尊一日陞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世尊一日陞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白。适来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巳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曰。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世尊一日陞座。大众集定。迦叶白椎曰。世尊说法竟。世尊便下座。

  第一段也是表第一义的。世尊有一天升座,升座就是已经坐到法座上了。这时文殊师利菩萨用棰子敲了一下木鱼说:“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于是世尊就下座了。这怎么是表第一义呢?禅宗说,青青翠竹,郁郁黄花,还说,扬眉瞬目,运水搬柴。这都表示第一义谛,都是无上法。为什么?因为一切唯心。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自心现量。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佛法不难,只要认得,只要知道,知道什么?知道一切只是心,而心就是一切。如同水与波浪,水就是波浪,波浪就是水。烦恼即菩提。烦恼本身也并不烦恼,难受本身也并不难受,郁闷本身也并不郁闷,生死本身也并无生死。如《金刚经》开头一段一样。《金刚经》第一段如下: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请注意观察法王的法,法王的法就是这样的。是什么样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真正的法实际上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语言是表达不清楚的。《金刚经》》说,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法王升座,大众集合,已经完全演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第二段讲的也是一样的意思,可惜大众包括阿难都不明白。为什么?因为没发大乘菩提心。什么是大乘菩提心?就是要开悟,要成佛。虽然大众未发菩提心,但难道佛没演示大乘佛法吗?不!都充分演示了,只是这次机缘不合,还没有人懂而已。第三段则比第一段还简单,意思也相同。这里的秘密到底在哪里?就在根觉上。佛法在六根门头大放光明!在眼曰见,大众都看到了,在耳曰闻,大众都听到了,一点儿都没少啊!若能一把抓住,此时不悟,更待何时?

  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及辞天界而下。时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心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纔见。乃诃云。莲花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巖中宴坐。却见吾法身。 世尊昔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于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遶女人三帀。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文殊。亦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勑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

  第一段表示:(1)凡佛弟子都要持戒,即使有神通,也不得以神通犯戒;(2)佛具足正遍知,无事不知;(3)佛对弟子要求很严格,若有人犯戒,就会毫不客气及时指出;(4)佛法的目的是让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知见法身,而不是色身。所以开悟以见佛的法身为标准,而法身就是真如,就是佛性,也叫自性,也叫实相等等。 第二段比较难懂。主要表示,有哪怕一点点分别执着,能力就会受到局限。文殊菩萨在这里显示有男女的区别了,执着这种区别了。所以真正的大乘修行,要断尽一切分别执着。歇即菩提,要像《金刚经》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法中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名为一义二义。 世尊一日见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 世尊一日坐次。见二人舁猪过。乃问。这箇是甚么。曰。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曰。也须问过。

  先顺文: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吗?若说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一与二的义理,究竟如何?”佛说:“大王!你在过去龙光佛法中就曾问过此义。我现在没说,你现在也没听。没说没听,就叫做一义二义。”后解释:这一公案,似乎很难,其实只要知道所有公案都在说自性就很简单了。自性也叫如来藏,如来藏有三,叫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其实就是空、有、空有不二,其实一切法都如此。乃至戒律也如此。诸恶莫作是说空,空掉种种恶行;众善奉行是说有,修种种善行;自净其意是说不二,要去除对任何善恶的分别与执着。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吗?”这一问,已经暴露他还未从世俗谛的二元对立的思维中跳出来。世俗谛是此岸,在此岸看,有此岸有彼岸。胜义谛是彼岸,在彼岸看,没有此岸与彼岸。也就是说,没有彼此的种种分别与执着,才叫做彼岸。智,叫无分别智,有根本无分别智和后得无分别智。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故智无分别。但,无分别中,又不妨分别。坛经说,分别亦无意。并非全然不分别。譬如,开悟得体,体无分别。开悟得用,善巧度人,也用分别,此即妙观察智。然此分别乃方便善巧,为引众生入无分别,非世俗之颠倒梦想。所以是智不是识。佛没有解释,而用直指之法。因为波斯匿王从过去龙光佛时就曾问过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有解决。也就是说用通途解说之法已经没有效果了。干脆,佛说无说无听。为什么?不立文字,佛法在言语不及处。说出的,只是声音,只是概念,永远说不到第一义。坛经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语言文字本即分别之产物,不能表达不分别。第一义是彼岸,彼岸不二,没有一义二义这回事。佛慈悲,所以很温和。如果是中国禅师,很可能一棒子就打过去了。 (2)先顺文:一天,世尊见文殊在门外站着,就说:“文殊!文殊!怎么不进门啊?”文殊说:“我不见一法在门外,怎么教我入门?”再释义:世尊随顺因缘,时刻不离第一义,话中有话,明知故问,设个套,看文殊菩萨钻不钻。文殊菩萨心知肚明,不上当,直契第一义。世尊问话显示,若有进必有出,有进有出,即是二法,必有能所,是世俗法。文殊菩萨回答,没有内外,没有出入,完全不上当。这就叫师弟相应,机教相扣。 (3)先顺文:一日世尊坐着,见二人抬猪过,就问:“这个是什么?”抬猪的人说:“佛具一切智,连猪也不认识!”世尊说:“那也得问过啊!”后释义:记住!一切公案唯说第一义。佛是一切智,一切智在佛来说,也叫一切种智,即正遍知,无所不知。佛怎么会不认识猪?显然是明知故问,为度众生。即使当时不能得度,也先为种下今后得度的种子。抬猪的人知道佛具一切智,显然也有一定学佛基础。但说佛连猪也不认识,明显不知佛的深意。佛一看因缘不契合,就放过说那也得问问啊!佛的意思是,如果不对话,怎么给你们种善根呢?并非说如果我不问,怎么能知道是猪呢?如果想看懂公案,必须开悟,开悟了当然能懂。如果想解悟,也要明白经论和公案都在说第一义,对第一义就要了解,最好明白体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