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智慧

非儒即墨—墨家的思想

  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汉族,东周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后来,墨子的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从儒学与墨学的渊源以及墨子思想对“善国”和中华善的文化影响很大。在当今的和谐主义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指引下,善政、善治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并且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有“非儒即墨”之称。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墨里乾坤藏锦绣

  墨子的学说思想共包括以下几点:

  1、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2、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3、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4、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能身体力行。

  综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孔、墨、孟、荀诸子还是其他西方宗教,虽然形式各异,教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美好的追求,这就是“向善”。几千年来,“善”一直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追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滕文公等,这些中华民族的先哲圣贤们用他们的智慧和行为为中华文化留下了美好的善和爱。正是这种大爱与至善,才使得中华文化成为最具有包容性的民族文化。

儒家是墨学的初原

  墨子思想集中反映了大部分社会大众的理想和追求,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理所当然会成为显学,但这种平民思想在封建时代决不会被王侯将相所采纳的,这也是墨学在汉代以后日渐式微的原因。但,在现在这样一个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和谐主义社会下,墨学将会迎来两千多年以后的再次复兴,其历史和现实意义自不待言。

中言文化产业平台 传播中华文明智慧中言科技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