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智慧

《扁鹊见蔡桓公》解读

对蔡桓公的人格的解析

  扁鹊见蔡桓公

  【作者】韩非 【朝代】先秦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我们看这篇古文真的是很有意思的。我们知道这篇文章是我们古代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一片文章。此文鞭辟入里,几乎是寥寥几句就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表达的清楚明白,并且在语言和文字之间还透露着作者自己的一种观点和态度。此文语言言简意赅,其中还透露着诙谐幽默以及让人啼笑皆非的惋惜。

  那我们看的时候会觉得文中的人物真的是好像一个跳梁小丑一般,对自己的言行有着丝毫没有正常意识的审视和自省。我们在读的时候都不禁会问一下自己,真的有蔡桓公这样的傻子吗?他在那么出名的一个大夫面前,怎么就不相信他自己生病了呢,既然一开始“病在腠理”,看一下不就完了吗?

  这恰恰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越是事小越是让人开始的时候跟文章里的蔡桓公一样觉得小病嘛,是一个可以在乎也可以不在乎的事情。可是后来的发展就不是如此了。接着过了一些时日,蔡桓公的症状已经达到了“肌肤”。在我们现代人来看的话,肌肤上的不适应该引起注意了吧,可是蔡桓公依然没有回应扁鹊,反而还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蔡桓公觉得自己是王侯,是高高在上的人,你怎么能够在那么多的人面前提起如此直白的说我的问题?

  直到“病在肠胃”之后,蔡桓公依然高傲自负,不愿意相信扁鹊,再当他已经“病入膏肓”地时候,大夫却不见了。

  那时候的大夫的医疗环境是不必的我们现在的。扁鹊弄不好病入膏肓的蔡桓公的话,管他是多么有能力的一个大夫又如何,还不是一个死!

  我们中国是整个地球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我们几千年的文明从未断过。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从来对我们后人都有很好的教育和督导作用。但是看看我们如今的很多人,也不还是“讳疾忌医”?

扁鹊

  所以,我们中华文明和智慧对于多少代人来说,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