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智慧

无字碑:是非功过,毁谤随人

  武则天,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作为皇太后时她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帝。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武则天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高七点五三米,宽二点一米,厚一点四九米,重达百吨,给人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龙腾若翔,栩栩如生,碑座上有《狮马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无字碑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

  关于无字碑为何无字,流传着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无字碑”是武则天用类来夸耀自己的,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皇帝,她认为自己功德之大非文字所能述。

  政治上,她打击豪门世族,并通过发展科举制度,使得大量人才进入政治舞台,抑制了豪门垄断;

  民生上,她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并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

  用人上,她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纳谏,职是之故,“累朝得多士之用”。

  国家上,她加强封建国家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在她统治期间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并对后来“开元之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认为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武则天以阿谀奉承的手段取得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皇位,在当政期间,曾失掉了安西四镇,危害到国家的统一。

  另外她还培养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并打着李唐“朝廷”的旗号,消灭异己,又任用酷吏,实行告密和滥刑的恐怖政策。

  是以武则天无法为自己立传,而只能以“无字碑”来为后世定基调。

  第三种说法

  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虽然她当政期间,延续了贞观以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在“纳谏”和“用人”两点上也让人为之赞叹不已。

  但是,武则天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她为了巩固个人的地位,任用“酷吏”,还曾滥杀无辜,又崇信佛教,奢侈浪费。

  特别是统治后期,朝廷政治日趋腐败,形成一批为武则天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

  武则天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评价,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此决定立“无字碑”,由后人去评价。

  就笔者看来,第三种说法更为合理,一个杰出的女政治家,一代女帝,想必清楚自己所作的一切,也能料到世人的看法,与其自己评价自己,不如留下无字碑,毁谤随后人。

武则天